(鸟类迁移)天鹅迁徙飞行高度
鸟类迁徙的飞行高度有多高?
鸟类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有助于减肥,有利于飞行;心脏有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心跳次数快。鸟类迁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我们来学习一下鸟类迁徙的飞行高度。
《鸟类迁徙》里他在飞的时候,鸟迁徙飞了多高?也许最令人印
鸟类迁徙中的飞行高度一般小于1000米。小型鸣禽的飞行高度一般在300米以内,有些大型鸟类可达3000-6300米,有些大型物种(如天鹅)可飞越珠穆朗玛峰,飞行高度可达9000米。鸟类通常在夜间迁徙,高度比白天低。候鸟的迁徙高度也与天气有关。晴天鸟儿飞得更高;有云或者逆风强的时候会降到低空。
鸟类的迁徙是野生动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为了找到合适的生存条件,具备运动条件的野生动物应该搬家。因为大多数鸟会飞,所以鸟移动的距离相对较长。每年春天和秋天,鸟类会有规律地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大规模迁徙。
一般来说,大多数鸟类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在一些物种中,两个栖息地之间的距离可以长达几千公里,而在另一些物种中,只有几公里或几十公里。在某个地区,有些物种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有些物种只有在特定季节才能看到。鸟类根据活动范围和移动距离分为留鸟和候鸟。候鸟又称迁徙鸟,也可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迷鸟。
做一只鸟?居民常年栖息在同一地区,不长途迁徙,如喜鹊、麻雀、环颈雉等。
候鸟?春秋两季,候鸟沿着相对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区和越冬地之间迁徙。如鹅鸭、鹬、家燕、斑画眉、叶莺、雀等。根据候鸟到达某一地区的时间和停留时间,可分为以下几种:
夏候鸟?夏留鸟是一种候鸟,夏季在某一地区繁殖,秋季前往南方较温暖的地区过冬,次年春季返回该地区繁殖。就这一带来说,叫夏候鸟。如杜鹃、燕子都是江西的夏候鸟。
冬候鸟?冬留鸟冬天在某一地区越冬,次年春天飞到北方繁殖,秋天飞到这一地区。就这个地区来说,叫冬候鸟。比如白鹤、斑画眉、雀类都是江西的冬候鸟。
旅行鸟?旅鸟在迁徙途中经过某一地区,不在该地区繁殖或越冬,仅作短暂停留,这些物种成为核区的旅鸟。比如黑腹滨鹬,春天去西伯利亚繁殖,秋天回澳大利亚过冬,暂时停在江西,是江西的旅游鸟。可见,候鸟的划分因地区而异。同样的鸟,在一个地区是夏候鸟,在另一个地区是冬候鸟。
迷路的鸟?由于各种气候因素和迁徙过程偏离通常的路线和通道而偶尔出现在某一地区的散兵游勇鸟。比如埃及鹅?在江西偶尔可以看到埃及斑胸草。
一般来说,鸟类的迁徙习性,包括迁徙路线和策略都是相对稳定的,但不同物种之间变化很大,有时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往往会有差异。因此,长期深入的迁徙研究将不断揭示不同物种、不同种群间的迁徙特征。根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目录》?郑等根据2005年的记录,在中国的1332种鸟类中,完全留鸟641种,候鸟691种,占种类的一半以上。按类别统计,中国的潜鸟、信天翁、鹈鹕、鸬鹚、军舰鸟等大多是本地居民。白鹭科的一种鹭,两种鲢鱼不迁徙,其他种类和所有种类的鹳都迁徙。大多数鸡形目是留鸟。鲇形目中只有4 ~ 5种鸟不迁徙,大部分鸽子不迁徙,只有4 ~ 5种有偏迁徙习性。杜鹃花科鸟类迁徙,但普通杜鹃、紫杜鹃、绿嘴杜鹃、棕翅杜鹃和小杜鹃是当地居民。雨燕,只分布在海南、云南和藏南,是留鸟,在中国属于1属3种,不迁徙。佛教和佛教的翠鸟大多是当地居民。犀鸟和啄木鸟不会迁徙。雀形目中小型鸣禽种类和数量较多,我国有744种。其中本地留鸟422种,约占雀形目的57%。
研究鸟类迁徙最基本的方法是环境记录(无线电追踪是现在比较先进的方法)。研究人员在繁殖地、越冬地或迁徙途中的停歇地捕捉活鸟,在鸟的跗骨部位固定特殊的金属环或带有通讯地址和环者唯一编号的腿旗,然后就地放生。在其他地方观察或捕捉,获取相关信息,这种研究鸟类的方法叫鸟环。
我国对环境记录的研究起步较晚(1983年青海湖),很多候鸟的迁徙路线无法准确描述。但综合已有的成果和相关材料,可以初步了解一些群体的迁徙动态。
雁鸭:雁鸭是全球分布的候鸟。世界上有2科45属165种,中国有1科20属50种。我国分布的物种全部迁徙。国外繁殖地主要在欧亚大陆北部、地中海和西亚。中国的繁殖地主要在东北,少数在北方的内蒙古和西北的新疆、青海、西藏、甘肃。一些物种,如斑鸭,从东北繁殖到长江以南。越冬主要在长江以南地区,天鹅一般不穿越长江。
鹅和鸭的主要迁徙通道是"东亚-澳洲移民通道",部分使用"中亚-印度移民通道",少数使用"东非-西亚移民通道"。
雁鸭飞行能力强,一般选择环境干扰少、沿海或内陆湖泊湿地多的航线,白天在空的高空飞行。春季3月开始北移,4月基本到达繁殖地。秋季和9月,随着气温的降低,它开始南飞。11月中旬,大部分到达越冬区。
鹤:鹤是一种大型涉水鸟类,世界上有15种,我国已有9种记录,其中沙丘鹤为偶有物种,红颈鹤在我国野外可能已经灭绝。黑颈鹤在青藏高原、新疆、甘肃和四川繁殖,在云南北部和贵州西北部越冬。其他主要的繁殖地在俄罗斯东南部和西伯利亚。除白鹤外,其他5种鹤均可在我国东北、西北地区繁殖,大多在长江沿岸湿地越冬,如中下游湖泊。
鹳:鹳是大型涉水鸟类,世界上共有19种。我有东方鹳和黑鹳等。东方白鹳主要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繁殖,主要在长江中下游湿地越冬。新疆黑鹳繁殖种群可能在印度越冬。在山西、河北、北京、辽宁繁殖的东部种群,最南端的越冬场所可以到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部分在北京房山拒马河流域越冬。
鹭:鹭是中型涉水鸟类,全世界共有93种。中国有14种鹭,9种鲢鱼,都是候鸟。许多苍鹭在西伯利亚繁殖。除新疆、西藏外,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很多地方都有繁殖。越冬场也非常广泛,东南沿海、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许多湿地都有越冬。
狙击手:狙击手是中小型涉水鸟类,世界上有54属220种,我国有31属76种,大多生活在沿海滩涂、河口三角洲和内陆河流、湖泊、沼泽的岸边。中国大部分鹬类都有迁徙的习惯。主要繁殖地是古北界北部的北欧和西伯利亚。越冬地主要在非洲、印度、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3-4月向北移动,8月开始南移。
海鸥:水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世界上有8属53种,中国有4属19种。海鸥都是候鸟。除银鸥、黄脚银鸥、钓鱼鸥和红嘴鸥外,部分种群处于"中亚-印度移民通道"除了迁移,其余的都在"东亚-澳洲移民通道"内部迁移。例如,红嘴鸥在古北界繁殖,然后向南迁徙到印度、东南亚和菲律宾过冬。在我国主要在东北地区繁殖,在北纬32°以南的东部及所有湖泊、河流和沿海地区越冬(青海省除外)。
燕鸥:燕鸥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水禽,世界上有10属44种,中国有7属19种。燕鸥科的鸟类有向东西南北迁徙的习惯。有东西迁徙习性的黑燕鸥和红嘴巨鸥。普通燕鸥、白额燕鸥、髯鸥等常见物种的繁殖范围多在我国北方,迁徙至东部沿海越冬。红嘴巨鸥在中亚、西伯利亚中部和中国东部繁殖,在中国东部和印度支那越冬。白翅浮鸥在南欧和波斯湾繁殖,横跨亚洲至俄罗斯中部和中国,冬季向南迁徙至南部非洲,经印度尼西亚至澳大利亚甚至新西兰。
在中国北方或更北的地方繁殖的有鸥嘴噪鸥、髯浮鸥和黑浮鸥。大部分在我国东部沿海越冬,每年3月下旬移至繁殖地,4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繁殖友,9月下旬再移至东部沿海?繁殖范围广的物种有普通燕鸥、白额燕鸥、内翅浮鸥等。繁殖期为4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迁徙至越冬区。
鸬鹚:世界上有1属39种,中国有1属5种。普通鸬鹚、绿背鸬鹚、海鸬鹚、红脸鸬鹚、黑颈鸬鹚。普通鸬鹚最为常见,全球数量约150万只,亚太迁徙路线上约有40万至80万只?2001年,亚洲水鸟调查在东亚发现了13种常见的鸬鹚。839.
除了黑颈鸬鹚,其他四种都是候鸟。普通鸬鹚主要在中国长江以北的适宜地区繁殖。其中,青海湖是大群体的繁殖地,每年4月上旬至6月中旬约有4200对普通鸬鹚在此繁殖。从那以后,普通的鸬鹚迁徙穿过中国中部,到达南方省份过冬。其中,洞庭湖和鄱阳湖是重要的越冬场所。根据环境记录研究的结果,在青海湖繁殖的普通鸬鹚迁徙到西南部的阿萨姆邦,而在东北部繁殖的普通鸬鹚则迁徙到台湾省过冬。
翠鸟:我国有7属11种翠鸟,大部分是本地居民,少数种类有迁徙习性,如普通翠鸟、蓝色翡翠等。
在东北繁殖的常见翠鸟有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的越冬区,分布在该地区的部分常见翠鸟为留鸟。
蓝色翡翠分布在东北、华东、华中、华南,从辽宁到甘肃大部分地区和包括海南岛在内的东南部。北方亚种南移至印度尼西亚过冬。
雨燕:中国有4属9种,其中5种有迁徙习性。比如白喉针尾雨燕、雨燕、白腰雨燕都是候鸟。
中国的雨燕主要有两个迁徙通道。一条与东亚-澳洲迁徙路线重合,主要包括三条路线?在中国东北、俄罗斯、蒙古东部繁殖的个体,经中国东部沿海到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蒙古中部和蒙古繁殖的个体,经过太行山和吕梁山,越过秦岭和大巴山,进入四川盆地,越过大巴山东部到达华中和华南,到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越冬?西藏的候鸟可以沿着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迁徙到东南部的泰国过冬。另一个迁徙通道是向西南迁徙,在南部非洲过冬。主要在中国西部、俄罗斯和蒙古西部繁殖的个体向西南方向移动,飞越阿拉伯半岛,在南部非洲过冬。
候鸟在全球迁徙有八条路线。1.横跨整个大西洋,连接西欧、北美东部和西非狭长地带"大西洋迁徙线";
2."连接东欧和西非;黑海/地中海迁徙线";
3.穿越印度洋,连接西亚和东非"东非和西亚迁徙线";
4.从南到北横跨整个亚洲大陆。中亚移民线";
5.横跨印度洋、北冰洋和太平洋,连接东亚和澳大利亚大陆"东亚/澳洲移民线";
6."贯穿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美国太平洋移民线";
7."美国密西西比迁徙线";
8."美洲-大西洋迁徙线"。
猜猜你有兴趣:
1.描述鸟的形状的漂亮句子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鸟是什么?
3.描述鸟类的美丽句子
4.关于鸟的美丽句子
5.世界上最大的鸟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